2002年8月10日,第一颗龙芯科技调试成功启动,这标志着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已经结束,随后国产自主研发的龙芯2、龙芯3号芯片也相继出世。
而在龙芯的背后,是一位女科学家在默默付出,她就是巾帼英雄——黄令仪,率领团队研发出了首款国产芯片,更是被称为“中国芯片之母”。
黄令仪与半导体的不解之缘
黄令仪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由于当时她家境贫寒,很小的时候黄令仪便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,同时也养成了黄令仪坚强、执着的性格。
在1958年,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,后又选择进入清华大学深造,攻读半导体专业。
黄令仪在完成半导体的研习之后,她选择回到母校任教,并创建了半导体专业,并且领导年轻的学生成立研究半导体二极管的实验室。
要知道,当时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是很成熟,研究的条件和基础设施都非常差,使得中国在科研方面的发展遭遇很多困难。
但是,黄令仪却带领学生们研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,得到了各界的赞誉,即便是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都对黄令仪高度赞赏。
黄令仪决心造中国芯
其实,黄令仪在半导体的研究并不是很顺利,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并不顺利,所以,黄令仪所创建的半导体专业被取消。
而在一次出差中,黄令仪参加了一场大型国际芯片成果展示会,但在会场中却没有中国的位置,这让黄令仪非常难过。正是因为这次的展示会,让黄令仪下定决心研发国产芯片。
虽然当时中国在集成电路方面非常落后,但黄令仪也取得不错的成绩,她研究的芯片还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。
即便到了退休年龄,黄令仪依旧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,并扛起了打造中国芯的大旗,在2002年,66岁高龄的黄令仪和从事系统设计的胡伟武进行合作研究“龙芯课题”。
经过黄令仪带领的团队不懈努力之下,中国首颗国产芯片“龙芯1号”问世。该芯片的问世,向世界宣告,中国有能力自主研发芯片,而中国的计算机也不是空壳机器。
82岁黄令仪依旧奋斗科研一线
龙芯1号的问世,极大的鼓舞了芯片研发人员,在黄令仪带领下,团队再次成功研发出龙芯2号,这颗芯片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国际的平均水平,功耗也是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,这也标志着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已经跨越了一大步。
不仅如此,龙芯2号芯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,比如工业控制、行业终端、数据采集等等。
但是,龙芯2号的广泛应用似乎并没有达到黄令仪对“成功”的定义。82岁高龄的黄令仪便开始对龙芯3号进行研究。
在2018年,龙芯3号成功问世,打破美国在处理器技术方面的垄断,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芯片研究方面依旧达到了高端的水平。
值得称赞的是,龙芯3号芯片的问世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,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便搭载了龙芯3号芯片。
黄令仪为中国节省亿万资金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在2016年,中国向欧美国家进口芯片的价值高达1.4万亿,从手机、电脑芯片到导弹卫星芯片,都非常依赖美国芯片。
如今,在黄令仪带领下,中国芯片实现突破,让中国拥有芯片自给自足的能力,毫不客气地说,黄令仪每年都为国家省下1.4万亿元的芯片进口资金。
写到最后
84岁高龄的黄令仪院士还仍活跃在科研前线,带领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。黄令仪曾经说过,她想研制出更多中国芯。“巾帼不让须眉,红颜更胜儿郎”这句话能够完美形容黄令仪院士。
正是有黄令仪这种院士,才让中国才有了如今繁荣富强的局面。
文/球子 审核/子扬 校正/知秋